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PM2.5对人健康的影响?

时间:2015-02-11 15:28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PM2.5不易被鼻腔内绒毛、咽喉阻挡,能通过呼吸系统被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可以通过肺的内呼吸进入血液从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导致人体多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PM2.5的短期或长期暴露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健康效应。

全球环保研究网讯,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了2014年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其中只有海口等8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达标,其他66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其中,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93微克/立方米,区域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2个城市超标;长三角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区域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24个城市超标;珠三角区域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区域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6个城市超标。

PM2.5健康效应主要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虽然我国治理大气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等地PM2.5年均浓度开始下降,但治理PM2.5污染仍然任重道远,亟须加强研究,科学施治。

在过去20年间,国内外开展了大规模的PM2.5研究,主要涉及PM2.5污染特征、排放清单、排放特征谱、源解析及对大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影响等方面。

在健康影响研究方面,主要结果来自于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长期或短期暴露于颗粒物(通常以环境空气中的PM10/PM2.5质量浓度表征)与多种健康指示,如就诊率、呼吸系统发病率、肺活量降低和死亡率等之间的联系。但其毒理学机理至今尚未确立,尚未揭示上述联系是由颗粒物的哪些主要成分或特性(径粒、化学组成、质量、数量或表面积),或何种病理生理学机理所致。

《大气PM2.5对中国城市公众健康效应研究》报告称,与PM10相比,PM2.5的比表面积较大,易于富集空气中各种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多种化学物质以及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并使毒性物质的溶解和反应速度加快。PM2.5不易被鼻腔内绒毛、咽喉阻挡,能通过呼吸系统被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可以通过肺的内呼吸进入血液从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导致人体多系统和组织结构的损害。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PM2.5的短期或长期暴露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健康效应。

不同来源和暴露模式,健康效应有很大差别

那么,我国在PM2.5与居民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表示,我国对大气污染和健康领域的急性效益、每天污染物波动和居民健康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单个城市研究、多中心研究、固定群组研究、2013年初雾霾天气与健康的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等。还有一种是干预研究,在这方面,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机会。

阚海东曾参与在中国17个城市同步开展的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研究。“我们确确实实发现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存在不良影响,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尤其显著。”

据他介绍,研究还发现,尽管我国部分东南沿海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相对较低,但由于这些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成分和居民暴露模式与我国西北城市不一样,其单位浓度的健康危害要比后者高。

“这与不同地区的大气污染水平和成分来源有关。我国西北地区比较多的大气颗粒物来自自然来源,如沙尘暴,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人的毒性相对较低。”阚海东解释说,而东南地区主要来自燃煤和燃油。

那么,是什么成分决定了PM2.5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呢?阚海东表示,弄清楚这个问题对控制PM2.5污染很有帮助。比如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强调通过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来减少雾霾,但是我们做了一个研究,发现地壳元素(如工地扬尘产生的颗粒物)到人的肺里面去,不良反应并不太大。最后我们得出共识,自然来源的颗粒物对人体有害,但害处更大的是化石燃料(油、煤)产生的颗粒物。

对健康危害较大的是粒径小、数量多的颗粒物

未来要重点控制哪些颗粒物?阚海东等研究者把不同直径的颗粒物和健康做一个关联,想追问多大的颗粒物对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结果发现,0.5微米是一个分界线,粒径小于0.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0.5)与大于0.5微米的颗粒物,对居民健康的危害很不一样。“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即我们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阚海东说。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郭新彪撰文指出,PM2.5的健康效应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到目前为止还不能形成对PM2.5健康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全面认识,当前的科学研究成果尚满足不了各国政府环境健康决策,以及与大众进行环境健康风险交流的需求。

他表示,人群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或准实验研究、志愿者暴露实验及整体动物和细胞毒理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是推进PM2.5健康效应及其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的有效手段。在今后,开展PM2.5健康效应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PM2.5污染、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促进环境健康决策的制定等意义深远。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