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全文】(8)

时间:2016-08-12 13:47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四川省环保厅 点击:
【摘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新部署,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深入研究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八、强化组织实施,确保推进绿色发展决策部署落实见效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加强统筹协调,增进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家园。

  (三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推进绿色发展负总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统筹谋划,系统部署,扎实推进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实。职能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发展观、政绩观,带头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彻底摒弃对传统粗放增长方式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把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作决策、抓工作、促发展的具体行动。加强干部人才培训,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党校、行政院校、社会主义学院的重要教学培训内容,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大力提高各级干部推进绿色发展专业化能力。

  (三十二)完善政策支持。推进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制度创新,建立健全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形成促进绿色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完善财税政策,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建设、绿色科技创新等给予支持。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完善绿色信贷制度,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扩大绿色金融业务,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实施促进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推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

  (三十三)强化科技支撑。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突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特色,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道,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优化支撑绿色产业体系的科技创新环境,建立符合绿色发展领域科研活动特点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支持企业开展绿色科技创新,发展壮大一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制造技术、节能环保工程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基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智能绿色制造技术、生态绿色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安全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术、智慧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先进有效和安全便捷的健康技术及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等研发推广。加强关键人才、领军人才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建设适应绿色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队伍。

  (三十四)扩大开放合作。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装备、专业人才、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在节能环保、先进制造、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促进合作交流。落实四川省、清华大学与华盛顿州、华盛顿大学“2+2”合作备忘录,推动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建设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合作,建立横向联系机制,着力加强与沿长江省(市)协同协作,共同研究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等问题,推动区域性生态环保规划等落实,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互动发展。加强省级统筹协调,促进地区联动合作,共同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流域治理、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等问题。

  (三十五)培育生态文化。重视从娃娃和青少年抓起,从家庭学校教育抓起,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把绿色文化作为国民素质教育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建设一批绿色生态教育基地,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省情宣传,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组织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和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倡导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和生活理念,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过度包装。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厉行节约,在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全方位开展反食品浪费行动。

  (三十六)动员全民参与。完善公众参与决策制度,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与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开展建言献策,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加强生态环保热点问题舆论引导,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和促进作用。鼓励、引导民间环保组织有序参与,注重发挥生态文明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坚持党政军民义务植树,创新认捐认养等自愿尽责形式。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风尚,让建设美丽四川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点击查看全球环保研究网首页

【推荐】海绵城市研究报告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