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全文】

时间:2017-02-16 15:25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点击:
【摘要】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3-2030年)》正式印发。具体内容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前 言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前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水土流失直接关系生态安全,严重的水土流失是生态恶化的集中反映。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黄河、辽河、嫩江、海河四大水系的中上游或源头,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告,自治区水土流失面积为62.90万km2,位居全国第二。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区域内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同时危及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水土保持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理江河、根除水患的治本之策,是山丘区小康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条例》和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总体要求,依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1]224号),我厅于2011年8月经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了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任务的总承担单位为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协作单位有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站、水政监察总队和水利科学研究院。先后完成了自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水土保持监测和科技支撑专项规划等工作。“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于2016年4月1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以内政发[2016]44号进行了通告,2015年10月国务院以国函[2015]160号批复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于2016年10月编制完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2016年10月20日,我厅以内水便函[2016]209号征求了各有关厅局(发改委、经信委、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农牧业厅、林业厅)、12个盟市和2个计划单列市水利水保(务)局的意见。根据各地反馈意见,报告编制单位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6年11月编制完成了“规划”(送审稿)。2016年12月12日,我厅组织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自治区水文总局、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自治区水土保持监测站、自治区防汛抗旱调度信息中心、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等单位有关方面的专家,对“规划”(送审稿)进行了技术审查,按照专家审查意见再次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区103个旗(县、市、区),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规划系统分析了自治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存在问题、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和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分区确定防治方略、目标、任务、布局与对策措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度挖掘水土保持在资源节约、促进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为今后一个时期自治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让自治区水土流失地区山更青、水更绿、民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奠定坚实基础。

  一、规划背景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地处北纬37°24′~53°23′,东经97°12′~126°04′,东西直线距离2400km,南北跨度1700km。东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接壤,南与河北、山西、陕西相连,西与宁夏、甘肃毗邻,北与俄罗斯和蒙古国交界,国境线长4221km。

  (一)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我区地域辽阔,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东部地区形成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

  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大致呈高原、山地、平原镶嵌排列的带状分布。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横亘于中部,东端与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相连,西端与南北走向的贺兰山遥相呼应,形成一条山带。山带以北为内蒙古高原,即呼伦贝尔高原、阴北高原、阿拉善高原,波状起伏,海拔在700~1500m之间,地势由南向北、从西向东缓缓倾斜,地形开阔坦荡;山带以南为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平原、土默特—后套平原,其西辽河平原为全区最低平原,海拔在120~320m之间,土默特—后套平原为黄河冲积平原,海拔在900~1200m之间;西南部为三面被黄河环绕的鄂尔多斯高原,呈台状隆起,海拔在900~1200m之间。山地海拔最高点为贺兰山主峰3556m,在山地向高原、平原的交接地带,分布着黄土丘陵和石质丘陵,其间杂有低山、谷地和盆地分布;高原西端分布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毛乌素等沙漠和沙地。全区高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51.18%,山地占20.8%,丘陵占18.25%,平原占8.5%,河流与湖泊水面占1.27%,其间沙漠、戈壁、熔岩台地、盆地、谷地等广泛分布。

  2、气象、水文

  (1)气象

  我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总体特点为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全区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0~8℃,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年平均气温0℃以下,阿拉善盟大部和乌海市年平均气温8℃以上;一般年降水量50~450mm,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其中大兴安岭东北部年降水量最多,鄂伦春自治旗年降水500mm以上,阿拉善高原西部年降水量小于50mm,额济纳旗仅37mm;年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60%~75%,多以暴雨出现,春季雨量少,仅占年降水量10%~12%;全区平均年径流深32mm,大兴安岭山脊地区最高达250mm以上;蒸发量大部地区都大于l200mm,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200mm,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200mm以上。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700h,阿拉善高原西部地区达3400h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2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10天以下,阿拉善高原西部额济纳旗呼鲁赤古特年大风日数达108天;沙暴日数大部地区5~20天,阿拉善高原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

  (2)水文

  河流分属内流和外流两大水系。大兴安岭、阴山和贺兰山是内、外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外流水系自东向西有额尔古纳河、嫩江、辽河、滦河、永定河和黄河等6大水系组成,均泄入太平洋的鄂霍次克海和渤海,流域面积为61.34万km2。内流水系分布比较零星,自东而西有乌拉盖河、昌都河、塔布河、艾不盖河、额济纳河等,均系无尾河,河川径流均消失于各自封闭的湖盆或洼地内,流域面积为11.66万km2。全区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上河流有4087条,总长度为144785km;100km2及以上河流有2408条,总长度为113572km;1000km2及以上河流有296条,总长度为42621km;10000km2及以上河流有40条,总长度为14735km。湖泊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地区,常年水面≥1 km2湖泊有428个,水面总面积3916 km2,主要湖泊有呼伦湖、贝尔湖、达里淖尔、查干淖尔、黄旗海、岱海、乌梁素海、居延海等。全区共有水库586座,总库容104.9168亿m3,其中已建水库567座,总库容98.3402亿m3;在建水库19座,总库容6.5766亿m3。

  由于区内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气候非常明显,有80%以上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少于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带,水资源地区分区不均,时差变化大,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水资源分布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全区水资源总量为551.79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406.60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253.52亿m3,重复计算量108.33亿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85.02亿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69.95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115.07亿m3。另外,还有黄河分水指标58.6亿m3,黑河分水指标8.0亿m3。

  3、土壤植被

  (1)土壤

  我区土壤种类多样,其性质和生产性能也各不相同,但其共同特点是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土壤属性,分为11个土纲,30个土类。土壤分布上东西之间变化明显,土壤带基本呈东北—西南向排列,最东为黑土壤地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地带、黑钙土地带、栗钙土地带、棕壤土地带、灰钙土地带、风沙土地带和灰棕漠土地带。土壤分布面积前四位为栗钙土、风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分别占21.32%、18.04%、9.3%和8.15%。

  (2)植被

  我区自东向西由于所处气候条件的差异,相应地发育形成了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五个地带性二级植被亚型,植被盖度随着草原类型的变化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自北向南又呈现出寒温带植被类型、中温带植被类型和暖温带植被类型。境内植被由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组成。植物种类较丰富,共计2351种,分属于133科,720属,其中引进栽培的有184种,野生植物有2167种(种子植物2106种,蕨类植物61种)。植物种类分布不均衡,山区植物最丰富,东部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森林植物及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中部阴山山脉及西部贺兰山兼有森林、草原植物和草甸、沼泽植物;高平原和平原地区以草原与荒漠旱生型植物为主,含有少数的草甸植物与盐生植物;草原植被由东北的松辽平原,经大兴安岭南部山地和内蒙古高原到阴山山脉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其中:草原植被包括世界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等;荒漠植被主要分布于巴彦淖尔高原西部和阿拉善高原,主要由盐柴类小半灌木和矮灌木类组成,共有种子植物1000多种,植物种类虽不丰富,但地方特有种类的优势作用十分明显。

  4、自然资源

  我区作为国家资源大区及能源重化工业生产基地,地下矿产资源富集,截止2015年,已发现各类矿种144种,探明储量的有91种,矿产地1825处,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17种,其中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居全国前三位的矿种40种。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探明含煤面积约12万km2,有67个旗县赋存煤炭资源;累计勘查估算煤炭资源总量8419亿吨,其中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4165亿吨。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已发现含油气盆地12个,面积44万km2,其中6个盆地发现工业油气流,预测石油资源量30-40亿吨,主要分布在二连盆地和呼伦贝尔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总资源量5万多亿m3,已探明储量1.25万亿m3。风能可利用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0%左右,风能资源总储量约8.9亿千瓦,技术可开发利用量约1.5亿千瓦,约占全国风能资源储量的50%,居全国首位。太阳能资源也异常丰富,全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15-167千卡/mm2,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二位。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