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时间:2014-11-13 17:46来源:发展改革委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

第一章 现状与展望
    第一节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影响
科学研究和观测数据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在发生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导致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群健康。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还将进一步增大。
我国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区域降水波动性增大,西北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东北和华北地区降水减少,海岸侵蚀和咸潮入侵等海岸带灾害加重。全球气候变化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冰川面积缩小了10%以上,并自90年代开始加速退缩。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方季节性干旱加剧,洪涝等灾害频发,登陆台风强度和破坏度增强,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加大,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第二节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现状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行动,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机构,积极建设性参与国际谈判。编制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开展节能减碳和生态建设,积极推动低碳试点示范,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3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28.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高到9.8%,水电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农村沼气用户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1.6%。水资源、农林、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有所增强。

节能环保行业调研

同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标准规范还不健全,相关财税、投资、价格、金融等政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市场化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统计核算等能力建设亟需加强,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第三节 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
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
从国际看,国际社会已就控制全球气温升高不超过2℃达成政治共识,并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安排。同时,绿色低碳发展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潮流,成为产业和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各国都在加快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和政策。

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偏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不断加剧。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气候变化对城市建设、农业、林业、水资源等影响加剧,气候灾害频发,也迫切需要采取积极的适应行动。
     第四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态势和国际发展潮流,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明确应对气候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政策框架和制度安排,努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合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形成绿色低碳发展的倒逼机制;根据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提高城乡建设、农、林、水资源等重点领域和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充分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对相关工作的引领作用。按照绿色低碳发展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要求,统筹推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工作;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对节能、非化石能源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的引领作用。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