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2)
第三章 税收减免 第二十二条 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二条第一项所称规模化养殖,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畜禽养殖活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在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设施、场所贮存,并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属于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的免征环境保护税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 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三条所称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是指当月自动监测的应税大气污染物小时均值再平均所得数值或者应税水污染物日均值再平均所得数值,以及当月监测机构每次监测的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浓度值。 依照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减征环境保护税,纳税人当月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小时均值或者应税水污染物的浓度日均值,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持有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其当月排放的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还不得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排放限值。 第二十四条 依照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减征环境保护税,应当按照每一排放口的不同应税污染物分别计算。 第四章 征收管理 第二十五条 环境保护税由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地方税务机关履行受理纳税申报、比对涉税信息、组织税款入库等职责。 第二十六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制定和完善污染物监测规范,加强应税污染物排放的监测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税务机关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协调环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运行维护等事项。 第二十八条 国务院税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保护税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标准,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传输、查询和使用规范。 地方税务机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遵守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技术标准和规范,实现涉税信息互联互通,满足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要求。 第二十九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向税务机关传递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中获取的下列信息: (一)排污单位名称和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污染物排放口、排放污染物种类等基本信息; (二)纳税人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等监测结果; (三)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资料异常或者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的复核意见; (四)纳税人环境违法排放行为处理处罚信息; (五)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与税务机关商定传递的其他涉税信息。 第三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传递在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中获取的下列信息: (一)纳税人申报的单位基本信息,排放应税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放方式及去向,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浓度值,适用的排污系数或者物料衡算方法; (二)纳税人申报的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额、减免税额、入库税款、欠缴税款等; (四)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数据资料异常或者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等风险疑点信息; (五)纳税人涉税违法行为处理信息; (六)税务机关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定传递的其他涉税信息。 第三十一条 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七条所称应税污染物排放地,是指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口所在地、固体废物产生地、工业噪声产生地。 纳税人的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口与生产经营地位于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由生产经营地税务机关管辖。 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跨区域排放污染物的税收管辖有争议的,由争议各方依照有利于征收管理的原则逐级协商解决;不能协商一致的,报请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决定。 第三十二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当依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传递的排污单位信息进行纳税人识别。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传递的信息中无对应纳税人信息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在纳税人首次办理环境保护税的纳税申报时进行纳税人识别,同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三十三条 各级税务机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纳税人的辅导培训,做好纳税咨询服务工作。 第三十四条 依照环境保护税法第十条第三项的规定计算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纳税人应当在首次申报纳税时,按照下列要求填报其适用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 (一)持有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按照适用的相关排污许可技术规范填报; (二)未持有排污许可证的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填报。 纳税人变更适用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的,应当在申报纳税时向税务机关提交变更说明和相关材料。 第三十五条 纳税人申报固体废物产生量、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和处置量时,应当提供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转移联单、利用处置委托合同、受委托方资质证明、管理台账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三十六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现纳税人申报的应税污染物排放信息以及适用的排污系数、物料衡算方法不符合相关规范的,应当通知税务机关处理。 第三十七条 违法排放应税污染物且未缴或者少缴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应当自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执法文书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第三十八条 纳税人申报的污染物监测数据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传递的相关数据不一致的,税务机关应当按照下列方法处理: (一)纳税人按照自动监测数据计算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传递的数据为准计算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二)纳税人按照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计算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以纳税人申报数据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传递数据孰高原则计算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第三十九条 环境保护税法第二十条第二款所称纳税申报数据资料异常,是指下列情形: (一)纳税人当期申报的应税污染物排放量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偏低,且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 (二)纳税人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与同类型企业相比明显偏低,且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 (三)纳税申报数据资料明显异常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环境保护税的税务检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予以配合。 第四十一条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务征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存应税污染物的监测资料。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
相关文章
- 关于印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2019-07-03
-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附项目)2019-07-15
- 工信部:《印染行业绿色发展技术指南(2019版)》2019-11-05
- 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附编制说明)2020-01-19
- 国务院: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促进绿色发展2020-09-03
- 关于发布计算环境保护税应税污染物排放量的排污系数和物料衡算方法的公告(2021-05-07
-
报告涵盖:县域及村镇供水污水、黑臭水体治理等政策环境分析,市场容量、潜力空间及预测,模式、价格,目标区域市场分析,发展策略与建议等。[详细]

- [咨询报告] 中国县域水务水环境市场研究报告
- [咨询报告] 中国大城市水务水环境市场研究报告
- [数据监测] 日本生物质颗粒进口价格
- [数据监测] 2022年日本生物质颗粒进口采购商及市场份额
- [数据监测] 2022年日本生物质颗粒进口供应商及市场份额
- [数据监测] 2023-2025年日本生物质棕榈仁壳进口需求结构及预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