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能源企业如何掌握能源互联网的七个关键

时间:2015-08-05 09:45来源:能源观察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能源互联网与售电市场放开\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电力系统\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与商业模式\能源互联网与需求侧响应\能源互联网与储能技术
  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紧张筹备之中,作为专家组组长,华北电力大学曾鸣教授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定位、目标、任务、解决问题、技术本身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了解各地清洁能源、智能微网的情况,并针对不同企业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下是曾鸣教授从七个方面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行的专题研究。
  一、能源互联网与能源革命
  曾鸣教授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能源互联网工作会议上表示: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核心与纽带,多类型能源网络和交通运输网络的高度整合,具有 “横向多能源体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和能量流与信息流双向流动特性的新型能源供用体系。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不是基于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模式和能源体制,而是要通过能源互联网这种能源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消费、体制变革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推动我国能源革命。这一观点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并获得了肯定。
  二、能源互联网与售电市场放开
  针对能源互联网与售电市场放开这两个当前热点问题,曾鸣教授进行了一系列调研和相关讲座,受到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神华国能集团、华能国际股份公司、国投电力股份公司、国网四川电力公司、中电投上海公司、国电大渡河公司、华电四川公司、陕西能源集团、山西晋能集团等企业主要领导的邀请,曾鸣教授做了《电改“9”号文解读》、《能源互联网与售电侧市场放开》的主题讲座。
  能源互联网不仅是推动能源革命的关键,同时也能够推动电力市场化进程,“售电市场放开”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能源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建立售电侧市场需要研究和分析哪些关键问题?售电机构如何盈利?曾鸣教授针对电力企业的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各电力企业领导又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急需解决的问题,曾鸣教授对各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三、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电力系统
  在受邀参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等科研单位的讲座和研讨会中,曾鸣教授表示:
  能源互联网是对当前整个能源利用体系的颠覆性革命,相比较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对能源行业,甚至经济社会变革和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而电力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模块,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能够与能源互联网进行对接与整合。一方面,能源互联网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范围得到外延和发展,赋予了新能源电力系统更多的作用和内涵,通过能源互联网能够更好地实现“两个替代”,强化了电力系统在整个用能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力系统是保证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接入以及能量流双向交互的重要支撑,是构建能源互联网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场专家针对于能源互联网与新能源电力系统对接与整合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曾鸣教授的观点给予肯定,其他专家的建议也得到了曾鸣教授的采纳。
  四、能源互联网与智能电网
  在受邀参加国网江苏公司的《省级公司“世界一流电网”指标体系》课题评审会上,曾鸣教授表示: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要以新型电力系统为核心与枢纽。智能电网虽已具有能源互联的一些特征,但更多的还是依托于现有电力系统自上而下的传统结构和供需模式,为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在线监测和数据通信水平以及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智能电网可能会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在电力互联方面的技术着力点,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会把现有智能电网的技术研发工作与整个能源体系协调优化进行整合,从而使得电力系统和其他能源系统范围得到外延和发展。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龙、清华大学夏清教授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曾鸣教授的观点表示认同,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内容。
  五、能源互联网与商业模式
  受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王青社长的邀请,曾鸣教授在南京南瑞集团公司的主题讲座上表示: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机制的成熟,未来能源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总体发展将趋于扁平化和分散化。然而,在试点阶段,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选择需要兼顾区域发展和整体发展的平衡协调,也需要考虑区域内部机制的灵活性与示范效益。综合考虑试点的建设过程和参与主体,小规模的试点项目在建设初期宜采用相对集中的“渐进式自适应能效激励分摊机制”商业模式,并同期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商业信用机制,在市场环境和技术相对成熟后可考虑逐步引入多元化、分散化新型商业模式,为更多市场主体开放能源互联网接口。在场专家和领导对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商业模式进行了热烈讨论。
  六、能源互联网与需求侧响应
  在南方电网的关于需求侧资源与大数据技术的主题讲座中,曾鸣教授表示:
  需求侧资源是未来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其调控潜力大、成本低的特点,使得需求侧可控资源能够作为平抑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分布式电源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功率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制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曾鸣教授提出了电力企业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的方案得到了相关专家领导的认同。
  七、能源互联网与储能技术
  在第四届“储能国际峰会”以及国家储能产业“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评审会上,曾鸣教授分别对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应用带来的机遇进行了阐述:
  储能技术在发电侧的应用主要表现在降低系统装机容量需求、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的计划发电量。在电网侧方面,储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延缓输配电投资、提高现有资产利用率以及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接入量。在需求侧方面,售电市场的放开将带来大量的、多样化的用户服务需求,以及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大量智能终端的接入需求。这都将促进建设更加智能的能源系统,因此,储能技术将作为需求侧响应实施的关键载体,在能源互联网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目标是建立新的能源利用体系,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能源互联网将会推动我国能源产业生产、运输、消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链式变革。因此,能源与电力企业应抓住能源互联网这一重要发展契机,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点击查看全球环保研究网首页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