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适用和可持续模式(2)

时间:2016-06-22 18:40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适用和可持续模式

活水循环技术关键是“循环”

  胡洪营指出,活水循环技术的关键是“循环”,即在于清水的补给和缩短水体水力停留时间,仅仅靠“造流”不能解决问题。依靠“造流”,可以提高水的流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氧能力,但其效果有限。

  达到回用水质标准的城市污水厂尾水即“再生水”是城市中水量稳定、水质可控的可持续清水水源,应优先使用。构建以城市污水再生处理和生态利用为核心的新型城市水循环系统——即城市水的“生态循环、梯级利用”系统,是城市水环境污染治理和水生态健康维系的可持续模式,应积极推进实施。

  城市水的“生态循环、梯级利用”模式,可以达到“一石四鸟”的效果,即清水补给、生态修复、水质净化、促进循环。第一,城市污水厂的尾水经过进一步的人工强化生态净化(如人工湿地等),达到景观回用水质标准后,排入城市河湖水系,解决了清水补给的问题,有利于水体黑臭治理。第二,再生水补给解决了北方城市水体缺水断流问题,保障了生态用水,有利于水生态系统的恢复/修复。第三,健康的河湖水系具有水质净化功能,可以提高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性,从而将污水再生处理厂通过工程措施得到的“工程再生水”转变为“生态再生水”,从而提高了公众心理接受程度。第四,将受纳再生水的城市河湖水系作为城市第二水源,从中取水,直接或经过适当再处理后用于工业、城市绿化、城市杂用和农业灌溉等,可以促进水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显著提高城市节水水平。同时,通过再生水的后续梯级利用,可大大缩短再生水在河湖水体中的停留时间,有利于水质保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循环”和“梯级利用”相辅相成、相互嵌套,构成城市可持续水循环系统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该系统和模式既适用于北方缺水城市,也适用于南方丰水滞水城市。城市水的“生态循环、梯级利用”模式,需要通过污水厂提标改造、城市水系水景观建设等工程措施的实施来实现,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投入。

  黑臭水体治理是系统工程

  黑臭水体的治理应按照“外源减排、内源控制、水质净化、补水活水、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科学制定治理方案和遴选适用技术。外源减排和内源控制是基础与前提,污染源得不到控制,水体黑臭就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水质净化是阶段性措施,采取工程手段,借鉴(但不是直接的机械性套用)污水处理技术,对已污染水体进行处理,在水体水质改善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应定位为长期措施;补水活水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可以调节水体水力停留时间、改善水动力条件、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是水质长效改善和保持不可缺少的措施。

  控源截污主要包括截污纳管、雨水径流控制、直排污水处理和清淤疏浚等,这些措施和污水管道改造/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密切关联,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层面统筹解决,以提高成效。

  胡洪营强调,在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时,内源控制将成为水体水质保持的关键。将底泥中的污染物迁移出水体,减少底泥中的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可快速降低水体内源污染负荷,但仅适用于底泥污染严重水体的初期治理。水生植物残体清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内源控制措施,不容忽视。对于水生植物、季节性落叶和水华藻类等残体,应尽快进行打捞和清理,避免植物残体发生腐烂,进一步向水中释放污染物和消耗水体氧气。

  总之,黑臭水体的治理要从“正确、科学理解黑臭水体”开始。需要“科学理解、综合施策、系统整治、一水一策”,尤其是要事先对黑臭水体成因进行系统、全面分析。黑臭水体的形成除了与水质有直接关系外,还与水体的环境、地理、气候和水力条件等密切相关,水质治理目标“因水而异,一水一案”。可以说,黑臭水体治理没有“一招鲜”,也没有捷径,需要“综合拳”、要下“苦功夫”。点击查看全球环保研究网首页 点击进入研究报告栏目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