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4)

时间:2016-07-20 17:51来源:能源报 作者:杨锦成 点击:
【摘要】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枯竭以及环境危机加重,人类社会发展与传统能源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对能源供给与结构转变的需求愈发高涨,能源产业催生众多发展方向,出现了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低碳、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智慧等热词。这些词汇内在存在一些共性:互联、高效、服务和友好。互联是指同类能源互联(区域电网、气网等)、不同能源互联(如燃气转换为电、电转换为热等)以及信息互联(如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不

  三、综合能源服务的核心能力建设

  从售电业务延伸到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考虑到后续业务持续发展对核心能力建设的要求,建议在技术体系构建、业务路径设计、项目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掌握等方面,阶段性地逐步进行完善。

  1、业务阶段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以市场拓展和风险控制为主,市场拓展主要是业务规模扩大,风险控制主要是政策把握和价格策略;第二阶段主要以综合能源和综合服务为主,综合能源主要是发展能源技术,满足用户刚性需求,而综合服务主要是发展信息技术,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第三阶段主要以智慧能源和“互联网+”为主,智慧能源主要是商业模式要创新,盈利空间要放大,而“互联网+”主要是规模复制,快速拓展。在这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体现了价值流,第二阶段是能源流,第三阶段是信息流,但整个过程中,业务整合是关键。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架构可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用户服务、市场交易、生产运营和业务支撑。用户服务包括营销结算和咨询培训;市场交易包括能源购入和能源销售;生产运营包括运行调度和经营管理;业务支撑包括信息平台和能源系统。

  2、技术体系

  技术体系包括能源技术体系和信息技术体系。

  能源技术体系包括分布式发储(供能)系统、分布式用能系统以及智能电网、智能气网和智能热网,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不同能源及网络之间,供、配、用三个环节存在耦合关系;同时,分布式发储系统和分布式用能系统存在逐步融合的趋势。

  在信息技术体系中,通过感知层、通信层、数据层和决策层的相关联系,支撑着数据获取、生产经营和业务支持三个环节。将获取的供能、用能等数据,结合政策、价格等数据,整合形成大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预测分析等手段开展商业拓展。目前数据挖掘仍存在数据可靠性、多样性、一致性等问题,通过数据挖掘实现数据增值的业务模式还多在探索阶段。

  3、业务设计

  在综合能源服务实施过程中,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是地区,优选政策环境、能源和经济结构较好的地区;其次是用户主体,优选规模和需求较大、产业有前景的用户,如园区大用户,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和CBD。

  整个产业发展路径是从单项能源技术到综合能源集成技术,从信息化技术到“互联网+”技术,形成一个区域级的能源互联网,最后再整合到智慧城市的业务体系中。

  4、方案设计

  对于单个具体项目,需要进行业务场景设计,从规划设计即充分考虑政府规划、用户需求、能源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因素,进行系统配置及能源产品价格体系设计,结合商业模式开展技术经济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技术路线、配置和运行模式等优化调整。同时,进一步确定燃气、电力、土地等外部实施条件。

  区域综合能源服务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弱耦合和强耦合两种模式。传统的热电联产,以煤为能源,能源网络中燃气、电、热是独立的,这种模式属于弱耦合;而通过将燃气分布式能源、光伏、热泵、储能、蓄热等供能整合,用户的能源需求与各种能源系统的关联度增强,这种模式属于强耦合。

  在环境、经济和技术的约束条件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可行的技术路线逐渐趋向于强耦合模式,此种模式能源效率较高,但由于存在各种能源系统、供能与用能之间的强耦合,系统较为复杂,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负荷特性和各类技术的应用条件,在全寿命周期内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设计。

  区域综合能源服务的技术因素主要有规划设计、业务场景构建、业务规则重构以及运营管理。规划设计包括静态负荷测算、能源站和用户选址、配置与接入、能量流模型、可靠性模型和经济性模型;业务场景构建包括能源网络建模、大数据分析、边界条件界定、用户交互;业务规则重构包括交易政策和规则、期现货能源购入、用户能源供应机制;运营管理包括实施负荷预测、运营优化、调度响应。现阶段业务规则重构及运营管理是关键。

  5、关键技术

  燃气分布式能源是多种能源高效转化的纽带,可作为综合能源供应的结合点和枢纽。燃气分布式能源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以热定电、并网上网、运行时间、优化匹配、燃气价格以及投资界面等因素。在实际项目中,同样配置条件下,发电效率、气价、余热利用、运行时间、运营年限等因素对能源价格的影响较大。

  光伏发电应考虑园区内部整体消纳,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协调。在实际光伏项目中,相同条件下,完全消纳和不完全消纳对项目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影响较大。

  储能包括利旧模式和新建模式两种,其中,利旧模式主要利用电动汽车、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和建筑储能的既有储能能力,其关键在于能量云管理系统以及用户对主功能影响的评估。新建模式中,可用的主流储能技术主要有铅炭电池、锂电池和液流电池,其中铅炭电池逐步开始了其商业化应用,但仍以产品供应商投资的模式为主。储能应用推广的关键在电价体系,在发电侧,储能的优势体现在平滑出力以及调峰调频;在用户侧,储能的优势体现在实时性和峰谷差。由于现阶段电价的激励机制还不充分,导致储能的效益体现不明显。

  节能技术包括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工业节能领域,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条件下主体风险增加;而建筑节能领域,分散、小型项目的时间和人工等占比较大,其发展具有局限性。因此,将节能业务整合到综合能源服务中,可以有效规避上述局限。

  数据采集、数据平台、数据入口等条件已经形成,通过数据挖掘产生应用效果。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分三种形式:一是内涵式发展,运营管理得到改善;二是跨界式发展,可开展增值服务拓展;三是共享经济,即商业模式创新。

  6、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进入策略

  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进入策略可以从项目层面和业务层面进行分析。从项目层面:一是盈利模式设计,除项目本身经营收入外,应尽可能控制投资,降低运营成本,并通过补贴或上市融资等方式强化盈利能力;二是利益关联机制,考虑园区、用户、燃气、电力等相关方的利益诉求,获得主要支撑,建立共赢机制;三是用户选择,选择政策、经济、产业属性和经营状况良好的用户(群),有较好负荷特性。从业务层面:首先是业务拓展路径,根据产业环境和资源情况确定自身定位,建立可持续的业务模式;其次是核心能力建设,逐步建立以产品、集成能力、商业模式等为核心的竞争力;最后是产业生态建设,开展业务链整合和产业链构建,打造产业生态系统,提升竞争力、拓展能力和盈利能力。

  产业的健康发展最关键是市场交易机制要相对完善,其中要考虑几个因素:行业许可、价格与市场接轨、主要用户支撑、基本能源保障、完善调价机制和行业监管。

  在严格的环境约束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CBD将不允许使用燃煤,而区域内用户往往存在较大的用热(冷)需求,因此,以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为枢纽,整合分布式光伏、空气源热泵、储能等供能形式的区域供能项目,是现阶段实施较多的区域能源互联网雏形。点击查看全球环保研究网首页 点击进入研究报告栏目

  (作者系上海普天中科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推荐】全球能源互联网市场调研报告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