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环保部副部长就大气污染防治情况答记者问

时间:2017-02-23 15:10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环保部 点击:
【摘要】2017年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2月22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主持召开媒体见面会,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英民: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媒体见面会!首先,我代表环保部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环保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把近期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方面情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现在已经给大家发了一个材料了,我先简要讲三方面问题:一是关于2016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情况;二是关于雾霾的成因;三是介绍一下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安排和考虑。

       关于去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情况。

       《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四个方面的空气质量数据可以说明去年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进展。

       第一个数据就是颗粒物的年均浓度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5.7%,比2013年下降15.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同比下降了7.8%、13.2%和5.9%,和2013年相比下降幅度都超过了30%,都超过《大气十条》的最严格要求(25%下降幅度)。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两年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也就是35微克/立方米。

       第二是优良天数的比例继续增加,2016年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是78.8%,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

       第三是重污染天数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比例为3%,这个数字比2013年降低了5.7个百分点,其中京津冀区域2016年重污染天数的比例是9.2%,这个数字比2013年降低了11.5个百分点。

       第四是我们国家酸雨的面积去年继续下降,截止到去年全国酸雨面积继续减少5个百分点,目前占到国土面积的7.1%,这个数字已经恢复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落实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环保责任。2016年以来开展了16个省区市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部公开约谈空气质量明显恶化的8个城市人民政府的负责同志。第二个是加快推动工业污染治理和能源结构调整,全国燃煤机组累计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4.4亿千瓦,全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65.7%下降到61.9%。三是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京津冀完成了80万户散煤替代工作,削减散煤消耗200万吨,完成了5000余家“散、乱、污”违法企业关停淘汰任务。第四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持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2016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974件,查封扣押案件9622件,分别同比上升了36%、130%。五是不断增强大气环境管理能力,由国家委托第三方开展监测站点运维工作,在京津冀区域实施大气环境网格化管理。六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建立国家和地方空气质量会商机制,显著提升了重污染天气的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实施了大尺度大范围的多城市联动。实践证明,《大气十条》确定的治污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执行和保障措施是有力的。这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只要按照《大气十条》规定的治污思路,长抓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国家大气污染问题一定会尽快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国家大气环境的严峻形势,从全年看空气质量是在逐渐好转,但是冬季的大气污染问题应该说改善不大,甚至没有改善。就北方冬季而言,甚至还有恶化的趋势。去年冬天入冬以来,全国多个地区发生多起大面积长时间的重污染天气,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入采暖期后,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从81.2%降至60.1%,减少21.1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比例从0.9%升至9.2%,增加了8.3个百分点。

       北京市连续四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年污染最重的36天PM2.5平均浓度是255微克,对年均值贡献达到25微克左右。这说明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冬季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针对性还不够强,对因为供暖而增加的污染物排放缺少有效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重污染天气应对还存在着预案不实、减排比例偏低等问题,没有能够有效地降低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影响。此外,冬季气象条件更为复杂,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环境容量变小。去年入冬以来,冬季的小风、逆温和高湿的天气频率,已经接近了6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时,这样的气侯条件,也造成了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加快向PM2.5二次转化,生成更多PM2.5。

       关于大气污染的成因和来源解析,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媒体、网络上大家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大家纷纷从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发表意见和观点。近期我们组织了多个权威的专家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深入的研究和专题的研讨,应该说专家们对污染的成因,也是达成了一致的科学共识。

       我想对于污染成因这个事情,应该理性的、科学的从三个层面上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是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生活方式等等方面,使得目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超过环境承载力。这是大气环境质量仍然不尽如人意、重污染天气频发的根本原因。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京津冀晋鲁豫国土面积占到了全国7.2%,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全国3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4倍左右。进入采暖期以后,城乡居民的供暖,农村散煤燃烧取暖的排放,使得大气污染物在已经超载的基础上,还要再增加30%。同时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进一步加重了雾霾严重程度,受全球气侯变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静稳、小风、高湿及逆温天数明显增加,去年入冬以来,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近20年来污染物扩散最为不利的气象条件。刚才我讲了,不利的气象条件也导致二次转化,生成更多PM2.5,加重了污染的程度。

       治理大气污染治本之策还是要调整偏重的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布局,逐步的改变能源结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推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大气十条》提出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绿色的生活方式。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通过这些方面的改变,我们才能从治本的角度、从源头上彻底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这个是从宏观层面上讲,导致大气污染的原因。

       另外从中观层面上看,每个城市由于它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还有发展的阶段不同,所处的地形、地貌和大气扩散条件也不同,所以在不同城市之间导致污染的成因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说机动车污染方面,北京市和上海市机动车相对占比较重,达到30%左右;石家庄机动车污染占比大概是15%左右。在燃煤污染方面,石家庄燃煤占到了28.5%,北京和上海分别占到了22.4%和13.5%。2014年以来,北京、天津等35个城市采用国际通用的受体模型、源清单、空气质量模型等科学方式,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中科院、工程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基本掌握了各个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来源和构成。当然,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推进,即便是已经搞清楚了来源的这些城市,仍然会发生变化,因为过去的污染源我们治理了,那么当地污染成因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源解析,即大气污染成因的研究工作,是一个持续的工作。从中观尺度讲,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时期,它的污染成因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要不断地开展源解析工作。

       从重污染天气过程来看呢,应该说每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对于同一个城市,由于气象条件不同,污染物组成不同,重污染天气的发展情况也会有不同。为了准确掌握重污染天气的成因,环保部去年建成了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15个超级站实现了联网,传输通道重点城市每天进行手工采样分析,建设了31个激光雷达站、9个单颗粒源解析站点,开展移动走航观测,在保定、廊坊和北京还布设了大量的微型监测站点,可以实时辨析各地污染来源、跟踪污染团走向。因此在中观尺度上,特别在京津冀区域,污染团走向、成因也是比较清楚的。

       在微观层面上,大家知道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有十分复杂的化学反应,而且生成大量的二次颗粒。这其中的科学规律,人们在不断认知当中,所以有些专家,就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治理技术领域,对重污染天气的成因提出见解,由于观测的角度、研究重点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对于这些研究结论,我们都非常重视,组织专家逐一进行研究,一些科学结论已经在我们工作中予以采纳,对于暂时还有科学争议,甚至有明显错误的结论,我们也通过媒体进行回应。对于重污染天气的成因,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中观层面,应该都是清晰的、明确的。对于某种具体的技术或者研究的发现,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的产出,会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重污染天气形成的每一个细节。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专家和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陈部长上次媒体会的时候,也跟咱们媒体朋友们提了这个建议,希望媒体能够把科学家的话,用公众可以理解的、正确的方式传递出去,也鼓励科学家们做更多的科学普及工作,鼓励科学家和公众对话,避免将不同层面的问题混在一起,引起公众不必要的误解和混淆,甚至动摇全社会对宏观、中观层面污染成因的判断。

       关于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今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我们将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刚才提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冬季重污染天气治理为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完成2017年目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是我们国家大气污染突出区域,尤其冬季重污染治理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工作的安排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

       京津冀散煤大概是4000万吨,大部分燃煤的煤质差、且无任何治理措施。一吨散煤排放污染物相当于十吨以上电煤的排放,对于北方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我们计划今年将传输通道的城市,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单位。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工程,加快“禁煤区”建设、限时淘汰燃煤小锅炉,“传输通道”城市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

二、继续实施工业企业的错峰生产

       在暂时没有办法改变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情况下,结合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部署,采取重污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方式,合理调整生产节奏,为采暖排放增加的污染物腾出环境空间。这项工作我们和工信部已经做了两年了,效果不错,在北方地区水泥、砖瓦行业实行错峰生产,今年冬季进一步推广错峰生产的经验,将范围拓展到钢铁、电解铝、化工类等行业。

三、加强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传输通道城市内的钢铁、燃煤、锅炉执行大气污染特别排放限值,率先完成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实施全面达标排放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化工类,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制造等工业,以及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治理。

四、进一步加强交通行业的污染治理

       研究表明公路货运单位运输量的污染物排放量数倍于铁路运输。目前天津每年五千多万吨的煤炭采用重型柴油车公路运输的方式,同时铁路运输运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计划今年9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受公路运输煤炭,从而从源头上减少重型柴油车污染排放。在主要道口安装遥感监测设备,重点筛查柴油货车和高排放车辆。

五、强化重污染天气的应对

       完善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会商机制,全面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能力,指导各地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确保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另外统一预警分级标准,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污染物减排比例要求,实施区域联动,提前启动应急预案。

       以上是我给大家介绍的三方面情况,下面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