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2017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状况分析(2)

时间:2018-07-31 10:57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环保产业协会 点击:
【摘要】2017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3、中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环保产业在技术能力上与国际同行相比处于总体并行、局部领跑的态势,但环保技术供给水平总体尚处于可用和基本满足现阶段国家污染防治要求的一般水平。

一是环境科技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核心理论、方法、技术多源于发达国家,技术创新总体上处于跟跑状态,原创性、特有性技术不多,形成的专利、核心产品和技术标准等重大创新成果较少。特别是支撑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应用基础研究不够。

二是我国环保产业创新的超前性较差。多数环保企业将工艺设计作为研发重点,技术创新能力有限,预研能力严重不足,难以在下一轮竞争中取得对环保产业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也是影响企业研发积极性和创新超前性的重要因素。

三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大量科技成果形成于科研机构,由于体制机制及配套政策等原因,难以在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缺乏鼓励环境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针对性政策,技术研发与转移、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技术创新链关键环节缺失,影响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2)投资回报机制不健全

环境保护项目普遍带有公益性特征,盈利能力不强,不同项目的投资回报机制和盈利渠道差异较大,往往不能依靠最终用户买单,部分项目对政府投资、付费和补贴依赖度较高,政府有限的财力制约了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领域如燃煤电力环保设施的运营对财政补贴高度依赖,随着我国补贴政策取向的变化,相关企业将面临盈利模式重大调整的难题。一些PPP项目因盈利机制问题而被清除出库。

(3)营商环境急待改善

一是市场竞争秩序混乱。招投标领域乱象丛生。投标门槛设置不合理,技术门槛一降再降。低价中标现象普遍,造成了不少的“垃圾工程”“半拉子工程”,业内对之深恶痛绝。一些PPP项目招标方以甩包袱、转嫁债务的心态进行招标,项目成本和收益完全背离市场经济规律。

二是多种不合理现象造成企业交易成本高。如大量拖欠款造成财务成本增加,甲方拖欠乙方工程款、总包方拖欠分包费用、电厂拖欠烟气处理系统第三方运行费、运营公司拖欠设备公司设备款已成为普遍做法,拖欠时间有的长达三四年。

三是市场秩序混乱打击了环保企业的创新动力。例如,我国环保产业市场,特别是政府为甲方的项目、PPP项目中明显存在“重投资,轻技术”的现象,似乎只要能大量投资或承诺投资就可以拿到项目,“资本压倒技术”,对先进技术形成挤出效应。市场严重信息不对称,缺乏公平公正客观的技术、市场、信用等信息渠道,信息发布主体鱼龙混杂,环境治理需求方极易被各种错误信息误导,阻碍先进技术推广和优质企业发展。

(4)环保企业“走出去”还面临不少困难

一是我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渠道不畅。中国援外项目涉及环保项目的比例还较低,很少惠及环保企业。一些环保企业给对外投资的央企国企项目做环保工程配套和自行参与国外项目投标。国内环保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偏弱。

二是我国环保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竞争激烈。海外项目中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发达国家的环保企业外,很多情况下还要面对其他中国环保企业,变成在国外市场上自己人打自己人。一些项目竞争的价格战达到白热化,利润微薄。

三是海外欠发达国家市场环境较差。发展中国家政府部门普遍效率低下,给企业带来额外时间和人力成本;一些国家政局不稳,项目投入打水漂的风险较大;在境外融资困难,环保产业在国家各种对外基金、援外资金支持项目中的优先级较低,难以享受国家政策支持;一些国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形同无赖,完全没有诚信可言,令我国企业蒙受损失。

4、对策建议

(1)提升环保产业创新能力

一是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环境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提升环境科技水平。支持和鼓励国内机构和企业加大对国际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快速提升环境技术创新能力。针对今后国际和国内环保市场发展的特点、需求及技术应用的经济成本,超前部署具有未来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的研发任务,培育环保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加强环保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环保产业竞争力。建立市场化引导基金和财政后奖励制度,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国外技术,支持企业结合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和标准。完善环保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建立以第三方评价为主的新型环境技术评价制度体系。实施工业污染防治技术进步示范工程计划。设立专项资金或依托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示范推广。

三是建立完善行业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将环保产业人才培养和评价纳入环境保护系统人力资源工作规划,对相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培养给予指导和扶持。加快推动勘察设计工程师环保专业的注册,启动相关继续教育。鼓励高等院校、行业机构和环保企业联合办学。

(2)健全和创新投资回报机制

一是完善资源环境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集体林权、林地经营权、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新增水资源使用权等制度,加快完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等领域收费价格形成机制。对投资回报率低的项目,视投资回报率、项目周期等情况建立社会资本投入回报补贴机制。二是积极推进资源组合开发模式,推行资源化处理技术,将环境治理与周边土地开发、供水、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等收益创造能力较强的资源开发项目组合,拓宽环保项目投资收益渠道。三是鼓励企业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

(3)改善环保产业营商环境

一是彻底改变最低价中标的做法,全面推行合理低价。以2017年12月起正式施行新修订的《招标投标法》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环保领域招投标改革。将现行的技术标、商务标同步评标改为先评技术标,技术标入围者再评商务标,消除恶意低价对技术的冲击。

二是强化环保项目依效果付费机制,倒逼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建立完善依效果付费机制,将依效果付费机制设计作为环保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制定《环境保护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依效付费管理办法》。建立多部门PPP项目联审机制,将环境绩效考核体系合理性和依效付费机制建立情况作为审查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快建立环境保护行业信用体系,制定和试行政府主导或指导下的行业“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实行诚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定行业职业道德准则,加强信用信息公开。鼓励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与诚信工作。

四是针对设施运营领域的拖欠款现象,引入独立于合同甲乙方、受政府监管第三方担保支付平台,完善支付条件设定,预留合理的质量保证金,在环保达标的条件下及时完成运营费支付结算。

五是规范行业信息发布。对媒体、企业等主体发布行业排名、技术排名、企业评级等信息行为予以规范,防止不当或错误信息误导市场。

(4)健全企业跨境投资服务体系

以金融、信息、法律为重点领域,建立完善中资企业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在我国政府援外项目、援外基金中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鼓励力度。组织驻外使领馆商务部门、中资机构等收集驻在国环境保护投资需求,建立快捷有效的信息渠道。鼓励各类有基础的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跨境咨询服务,对其咨询服务所得给予合理的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境外咨询机构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加快培育能够在境外为中企资企提供公平和高水平法律服务的机构。点击查看全球环保研究网首页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