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新疆农田地膜污染调查(农业环保)

时间:2015-04-10 11:11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杨涛利 点击:
在新疆,由农田残膜引发的“白色污染”已经超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上限,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全球环保研究网讯,截至2014年,新疆农作物覆膜面积已达4700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0%以上,年使用地膜总量达18.5万吨,但全区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还不到10%。“白色革命”已逐步演变成触目惊心的“白色灾难”。

4月入春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北疆地区陆续进入春耕时节。推广使用合格标准地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点,而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再度成为人们田间地头议论的焦点。

在玛纳斯县,连日来有600多名住村干部走村入户,向村民广泛宣传农用废旧地膜综合治理项目的补助优惠政策,引导农户购买高标准合格地膜,杜绝使用厚度低于 0.01毫米以下的地膜。

一些农业生态专家指出,在新疆,由农田残膜引发的“白色污染”已经超过了当地农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上限,如不加快治理和防范,农田生态将进一步恶化。

近些年,新疆已开始积极开展农田地膜污染治理。然而,由于新疆常规地膜厚度薄、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回收网络不健全以及再加工利用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导致人们对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和再利用的积极性不高,全区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率还不到10%。

农田地膜污染有多严重?

在新疆,平均每亩田残留地膜量已经达到16.88公斤,是我国平均水平的4倍-5倍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开始在棉花种植上大范围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棉花产量因此大幅度提高。这一农业领域的技术革命被业界称为一场“白色革命”,给新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带来了巨大效益。

地膜覆盖技术使用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广泛应用于玉米、甜菜、瓜类、制浆番茄和蔬菜等大多数农作物,而目前新疆已成为全国农用地膜使用面积最大的省区。据新疆农业厅初步统计,截至2014年,新疆农作物覆膜面积已达4700万亩左右,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0%以上,年使用地膜总量达18.5万吨。

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这场“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触目惊心的“白色灾难”。经过30多年的“累积”,曾经被称为农业发展“助推器”的农用地膜已经带来了新忧患,目前新疆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有专家指出,农田残膜严重影响土壤的再生产能力,并严重威胁着新疆农业环境、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制约新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大隐患。

在过去两年中,新疆农业厅资源与环境保护站连续对新疆20个县的农田进行取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农田平均每亩残留地膜量已经达到16.88公斤,是我国平均水平的4倍~5倍。

而在南疆地区的一些乡镇,地膜残留量甚至达到40多公斤,按每年每亩铺膜4公斤计算,相当于给农田铺了10层地膜。

谈及农田里的残膜,福海县农民印继生感叹地直摇头。这位种地的“老把式”告诉记者:“开春播种时,往地里一看白花花一片,用手拨开土,有些种子都播种在残膜上了。”

对于农田普遍存在残膜量过高的现状,新疆农业厅厅长艾克拜尔·吾甫尔也忧心忡忡:“毫不夸张地说,过去是拨开土地找地膜,现在是拨开地膜找土地,形势堪忧。”

据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的调研报告显示,残膜会造成种子发芽困难,根系生产受阻,农作物生长发育受抑制,种子播在残膜上导致烂种烂芽,烂芽率达到5.17%。而据统计,覆膜平均使棉花增产16%,而覆膜20年的棉田残膜可使棉花减产12%,增产部分几乎被残膜危害和地膜成本相抵消。

新疆农业厅农村环保与能源发展处处长努尔穆罕默德·祖农说,残膜需要200年~400年才能分解,多年的残膜没有回收,与土壤混杂在一起,在耕地表层30厘米土壤中形成不透气、不返墒的板结层,制约土壤的再生产能力,对农业生产环境、自然环境和农民收入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田地膜残留的危害逐步显露,而其潜在的后果却难以估量。新疆农田水利专家董新光表示,现在人们能看到的最严重后果只是农作物减产,但残膜会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其它形式的污染,眼下还没有人去进行长期和系统深入的跟踪调查研究。

“对于残膜带来的危害,没有看到的可能要比能看到的多得多。”董新光说。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