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八省市交流发言(2)

时间:2015-01-19 10:12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全球环保研究网讯,2015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月15日~1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4年工作进展,研究部署2015年重点任务。八省市环保厅局在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坚定不移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河北省环境保护厅

河北环绕首都,是北京的“生态护城河”,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面对严峻形势,河北省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

一、突出目标引领,凝聚治污攻坚合力

省委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治理列为四大攻坚战之一,把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大专项行动之一,提出“三年有好转、五年大改善”的总体目标。省委书记和省长多次强调完成任务拒绝理由,完不成任务坚决问责,坚决打赢这场环境治理攻坚战。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推进措施;省人大和省政协都将大气污染防治列为1号建议和提案。省长与各市市长签订目标责任状,PM2.5浓度到2017年下降25%以上,重点地区下降33%。省委大幅提高生态环保在干部目标综合考核中的比重。全省上下齐心,凝神聚力,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施治、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突出治本攻坚,加快结构优化调整

将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治本之策,措施之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实施“6643”工程,计划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000万吨水泥、4000万吨原煤、30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初步测算,仅完成6000万吨钢铁产能压减任务,将造成2580亿元资产损失、影响557亿元税收收入,有60万直接和间接从业人员需重新安置,每年需支出社会保障金130亿元。宁可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去年,全省共压减炼铁产能1500万吨、炼钢产能1500万吨、水泥产能3918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533万重量箱。建成洁净型煤生产配送中心45家,形成623万吨型煤生产能力,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高硫高灰散煤,全年煤炭消费总量减少1500万吨,首次实现负增长。经测算,去年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影响全年经济增长约1.75个百分点,影响工业增速约3个百分点。

三、突出协同控制,强化重点行业治理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组织开展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完成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工程577个,确定123家重污染企业搬迁升级、退城入园,已启动36家。深化扬尘污染控制,设区市建筑工地监控系统、渣土车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分别达到97%和86%,综合整治储煤场2262家、工业企业料堆492个,关闭露天矿山414个、停产整治478个,列支3亿元资金专门用于秸秆能源化利用。狠抓机动车污染防治,采取财政补贴、严格管理等措施,全年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6.7万辆,淘汰三轮车、低速载货汽车11.46万辆。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油气全部完成回收治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汽油。

四、突出科技支撑,提升创新驱动水平

一是积极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分两批建成143个县级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全省域环境空气监测站点全覆盖;956家国控重点排污企业全部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在四大行业率先推行污染物IC卡总量和浓度控制管理。二是加强科研能力建设。成立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全面启动11个设区市和两个省直管县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石家庄市PM2.5、PM10源解析结果已向社会公布。三是实施“引智共建蓝天计划”。与德国能源署在张家口、邢台开展节能减排项目示范合作,引进10个环保引智示范基地、50个国(境)外环保项目。与亿利资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在3年内完成两万蒸吨燃煤锅炉微煤雾化工艺改造。四是创新环境经济政策。出台排污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11个设区市启动排污权交易,与兴业、光大及河北银行签署排污权质押融资合作协议,获得1500亿元减排治污贷款授信额度。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黑名单”制度,推行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初步构建“守法激励、违法惩戒”机制。

五、突出依法治污,强化法治监管约束

一是完善标准法规体系。大幅度加严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和能耗限额标准,出台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二是推进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厅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打击环境犯罪联合执法工作的意见》,建立协作机制,形成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强大合力。三是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在全国率先组建省市县三级共计600余人的环保警察队伍,省环保厅、省公安厅两次联合开展“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和“零点”行动,查处违法企业3197家,侦破环境污染类刑事案件194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26人。四是改进环境监管模式。全面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环境监管,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

六、突出应急管理,全力落实APEC空气质量保障措施

明确一、二类重点控制区和一般控制区,分区制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启动实施保障措施和最高一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停产企业7921家、限产企业509家、停工工地5825处。省政府先后召开4次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和调度,并派出46个工作组分赴各地,不分昼夜,强化督导督查。去年11月1日~11日,全省优良天数平均为6天,PM2.5、PM10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1.1%、31.8%,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VOCs分别减排48.5%、50.8%、55.8%、31.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为APEC蓝作出了贡献。

经过不懈努力,2014年全省11个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152天,同比增加23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平均66天,同比减少14天。其中,石家庄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4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6天,一级天数从0天增加到9天。全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2%、13.2%、25.7%、5.9%、16.7%和13.7%。

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全省大气污染防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下一步,河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着力抓巩固、抓提升、抓深化、抓拓展,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尽快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意见,颁布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确定七大类46项监测指标,成立由两个“一把手”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以省委全委会形式进行专题部署,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财政投入前所未有。环保部门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主动作为,承担牵头重任,取得明显成效。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重“考”更重“引”

作为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牵头部门,将职责定位为编制规划、分解任务、组织协调、政策研究、督查督政、评估考核6个方面,牵头不包办,领唱不独唱。一是抓合力促提升。每年以目标责任书形式,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逐项分解到各市县、省相关部门,压力得到传递,合力日益增强。去年,苏南、苏中所有市县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全覆盖。省发改部门出台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住建部门发布绿色建筑标准,交通部门颁布绿色交通发展规划,公安部门实施配合环境执法的意见,物价部门制定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临时电价政策,省高院成立资源环境审判庭。二是抓工程重落地。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主轴,以控霾、治水、净土、增绿为重点,将重点工程与目标责任书同步下达、同步考核,联合省委、省政府督查室共同督查、共同推进,防止责任挂“空挡”、任务“空心”化。2014年,省级财政用于生态文明建设投入达99亿元,同比增长12%。三是抓评估点问题。在抓好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监测的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从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代价和生态产品贡献3个方面11项指标,对省辖各市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绿色评估”,帮助查问题、找差距、指方向。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绿评”报告,今年将扩大到全省所有县级市。四是抓示范搞引领。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市县35个。不少市县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施政承诺写入党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江苏特别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省政府以1号文件下发国务院“大气十条”实施方案,出台改善空气质量的9项措施和强化落实的8项要求,一年之内“三道令牌”强化大气治理。全省燃煤电厂脱硝除尘、黄标车淘汰、小锅炉整治均超额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年度任务,大型燃煤机组提前实现脱硝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04%。

二、推进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重“划”更重“守”

当前,生态红线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地位已经确立,对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纠偏”和“扶正”作用日益显现。一是力求“划得准”。出台《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十五大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2.23%,做到应保尽保。二是确保“守得住”。制定生态红线区域监督管理考核办法和细则,明确5个方面23项量化考核指标;制定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暂行办法,将补偿金额与红线区域面积、重要性和保护成效“三挂钩”,决不让保护者吃亏。三是做到“用得好”。省政府出台的新型城镇化、节约集约用地等一系列规划和意见,均主动与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相衔接,把严守生态红线作为重要原则。

三、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量”更重“质”

“十二五”以来,江苏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计划。环保部门以环境连片整治为载体,早动手,抓关键,打基础,“四两拨千斤”,充分发挥种子和杠杆作用。全省整治最好的848个“康居村”,均是从连片整治起步,由环保部门培育出来的典型。在新一轮“覆盖拉网”整治试点中,我们着力坚持四措并举:一是做好“一个规划”显特色。组织77个地区及省农垦集团编制5年整治规划,计划投入70亿元整治6150个村庄,注重体现水乡风情、山村风貌等村庄特色。二是完善“三个办法”保质量。完善资金管理、项目验收、绩效评估3个办法,形成更加严谨系统、注重绩效的项目运作机制。三是把握“四个投向”打好底。资金集中投向污水处理、垃圾处置、水源保护、畜禽粪便利用等四大领域,多补环境基础设施欠账。四是创建“四个统一”增长效。鼓励以县为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运营”模式,由政府成立专门机构或采取市场机制委托第三方治理,打包运营污水处理等设施,通过逐步开征污水处理费、财政补助、环保专项资金补贴等多种途径保障运营经费。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嘱托,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深化环保体制改革,强化环保监管执法,推动江苏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