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能源转型中的协调发展(5)

时间:2016-11-09 12:42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能源报 点击:
【摘要】10月30—31日,第二届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在苏州召开。论坛以“能源转型中的协调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终端能源消费转型、可再生能源协同创新发展、未来电力系统转型、交通能源转型、建筑能源转型、能源互联网、区域能源转型与分布式能源等领域,就如何建立适应能源转型的制度、政策、市场体系,如何协调不同能源领域发展诉求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特摘编论坛部分精彩内容。

  北京智中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李凤玲:城市能源互联网规划中的5个重点

  能源互联网将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产物,也将是我国城市能源的主要业态。结合我院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多个能源互联网项目规划的认识和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及通过能源配网实现多能协同与互补。重点是屋顶光伏、微风发电、余热利用及储能,实现热、电、水、冷的协同、统筹和梯级利用。实现冷热电联供及热的电能替代。

  二是在主网的后备支持下,尽可能实现微网的自治和自愈能力,以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果城市屋顶光伏大量开发并仍以直接接入大电网的方式运行,大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将大大降低。而微网基于各要素有效协同的基础上,通过激励、响应、态势感知、调控保护等手段,把影响系统安全的概率降到最低,在与大电网联网保障的前提下,安全可靠性会更好。

  三是以技术(相对成熟)创新探索再造规程和标准。除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得到充分利用以外,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力电子技术也可派上大用场。

  四是以服务用户需求为中心,用互联网思维再造能源生态。就是要改变被动的用能模式,尊重服务于用户,满足用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改变双边购销关系为多边的协同与共享;改变用户的预支消费为在线选择性消费,智能预设消费和服务商指导下的有效消费。

  五是推进能源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配网运营与能源销售一体,投资经营一体,这是诸模式中最有效可行的模式。能源互联网项目的落地,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不是管理,而是市场壁垒,即电网公司的态度。政府对于试点示范项目的强力推进,是至关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国家电网为能源互联网这一新兴业态创造了可靠条件。但是,我国高电压骨干网坚挺的另一面是相当薄弱的中低压配电网。以电力冗余换来的系统可靠性,这一代价转嫁给用户便是居高不下的电价,企业用能负担沉重。而随着能源互联网这一新兴业态的发展,需求侧自给能力及能效的提高,大电网中“大通道、小潮流”的问题会更为突出。因此,电网的变革正是这次能源革命的应有之意。

  远景能源董事长张雷: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本质

  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价值体现在能源本质上。能源的本质是让每一个人都拥有美好生活。能源可以免费,可以成为一件美好的东西。这取决于我们真正能够把能源通过技术,让它变得低廉。如果能源免费,又可以应用到各种领域,我们的生活将会因此改变。今天昂贵生活成本其实是因为每一样生产资料背后附加了一部分的能源成本。

  化石能源本质是商品本质,可再生能源本质是技术本质,商品本质意味着商品价格由供需决定。现在风光储成本以每年10%的趋势往下走,这就是技术魅力。5年、15年之后,将是一个美好的、绿色驱动的能源世界——能源无处不在,能源接近免费,能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可再生能源的高渗透性必须依赖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解决人类可再生能源转型的唯一出路和唯一通道。能源互联网的最大价值是帮助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转型。

  未来能源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会像人工智能机器,像Uber能实时把供给和需求相匹配。未来能源体系也需要这样的智能机制,这是能源互联网价值创造所在。

  互联网1.0时代是人的社交网络,而下一个互联网时代则是设备连接,未来能源世界将是一个机器社交网络。提供机器社交平台,恰恰是能源互联网要解决的问题——通信、智能化数据供应、分析、全过程自动化等。这又回到能源定义,能源不是建立超强电力网络,而是走向分布式、廉价的能源、人人即为能源制造者,这就是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特质。点击查看全球环保研究网首页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