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动力电池离“智造”有多远?(2)

时间:2018-08-15 18:06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再生资源 点击:
【摘要】新能源已成为绿色环保的重头戏,与智能制造的结合是阻挡不住的大趋势,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力量之源”的动力电池能否与智能制造融合成为智能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与智能制造在哪些方面能够“牵手”?这些疑问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在工业化水平上,中国大部分处在2.0-2.5之间,国内普遍存在一个提案是“弯道超车”,在半自动化生产线上直接用机器人、3D打印,不用数控机床,这样的“弯道超车”势必承担很大的风险;松下和三星的电池可以做到同一批电池的性能几乎一致,而远东福斯特和三星即使用同一家韩国企业的智能设备,但产品一致性仍然与三星有差距,电池品质的稳定性不仅与设备有关,当然还取决于品质把控的水平。

       2)在工业文化上差别很大,中国工业链体系基本上是二元结构,而德、日、韩是五元结构以上,能够提供多层供应链体系,社会分工非常细致,能够把产品做到极致;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有很多合资企业,我们可以用市场换技术的手段引进西方技术,但实际上我们只在某个零部件是合作的,其余供应商不在国内,核心技术还是别人的,整个产业链没能引进过来,这些西方僧人念不了中国的经。

       3)高端制造业差距很大,很多人会想到我们有“新四大发明”,这样的说法如今已成为笑柄,上半年的中兴通讯事件说明我们的芯片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与美国差了1.5-2.0代,中低端芯片对外依存度达80%,高端芯片对外依存度超90%;要说到高铁,你可知100%的轮对是进口,用BBB、川崎、阿尔斯通的,这告诉我们一个技术变成产品,需要工艺、材料、小试中试等环节至少3-5年,从产品到商品的路更长,需要进行稳定性、损耗率、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技术变成商品一般要5年以上,商品变成品牌、系统集成、服务的路还很长,成果出来后马上有大批资本注入,推动技术的应用。

       4)低端制造层出不穷,比如动力电池型号太多,国家标准规定的就有145多个型号,加上其他非标电池型号可达200个,而国外的Tesla只做了2个型号,丰田也只做了2个,国内众多型号会带来结构、工艺、装备的不同,为了追求这种差异化,会导致产品合格率低、设备运转率低、制造成本高;据业内人事透露,三元电池的成本已经压到不能再压,国内主要企业都是赔本赚吆喝,低质产能再扩张很可能让动力电池沦为下一个光伏产业。

       5)做产品的心态,国内产品研发缺少精度、可靠度、耐久度和力度,国内的机器人还没做就过剩了,低端的毛利率不到10%,机器人三部件减速器(帝人的,占30%)、伺服马达(占25%)、传感器和抓臂全进口,国内只做装配、做本体;在对待客户上,德国人、法国人与中国人的理解不同,他们真心把客户当上帝,我们又如何呢?

       为了回答动力电池在哪些方面可以实现智能化的问题,本文借助一些企业案例展示国内外的发展状况:1)比亚迪:目前的电池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国内少见,智能制造MES系统与自主研发的智能装配线配合使用,使锂电池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极大提升,电池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非常高;2)沃特玛:建有电池自动化PACK车间,也称沃特玛智慧工厂,一条产线由原先的125人减少到15人,每年节约1056万元,产品合格率达到99.5%以上(目前沃特玛已经停工);3)亿纬锂能:建有国内自动化水平较高的“无人工厂”,短短数年实现了由“人+机器”半自动化方式到“手工-自动化-工业4.0”的技术变革,使动力电池产能释放,带来业绩增长,人均产值从过去的80-90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用工人数减少70%,产品优质率达95%以上,容量一致性提升67%;4)福特公司创造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第一次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丰田公司创造的精益生产方式,让普通消费者享受到既便宜又高品质的电动汽车。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