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钢铁环保-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5-01-22 13:11来源:工信部 作者:信息发布 点击:
钢铁环保-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
    一、钢铁行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必要性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据统计,2013 年我国粗钢产量7.8 亿吨,年能源消耗量约6.1 亿吨标煤,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16%。“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钢铁行业的绿色发展,随着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干熄焦(CDQ)、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TRT)等先进节能技术普及率逐年提高,钢铁行业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效果。与2005 年相比,2013 年钢铁行业重点统计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592kgce/t,下降14.7%,烧结、焦化、炼铁工序能耗分别下降了18.2%、28.4%、10.7%,转炉冶炼工序能耗达到-7kgce/t,实现“负能”炼钢。
    但受节能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用能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行业能效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09 年以来,我部率先在钢铁行业年生产规模300 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试点建设了91 家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实际运行结果显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提升3%左右。为进一步推动以“两化”深度融合手段推动钢铁行业节能降耗,我们在总结示范基础上,制定了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行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基础要求、建设内容、验收标准等事项,旨在指导行业加大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在大中型钢铁企业普遍推广能源管理中心。
 
    二、实施目标
    本实施方案计划在2020 年前,建设和改造完善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100 个左右,实现在年生产规模200 万吨及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普及能源管理中心。
 
    三、基本要求
    根据前期能源管理中心试点建设经验,为保证实施效果,参与本实施方案的企业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主要生产工艺技术及设施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企业年生产规模200 万吨钢及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低于60 万吨标准煤。
    (3)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基础条件,或经过适应性改造能满足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系统对数据采集的要求。
    (4)具备完善的财务监管制度,并确保在能源管理中心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监管。
 
    四、建设内容与预期功能
    (一)建设内容
    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能源管控模式,对传统能源系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再造,推动条块分割式的能源监控调度向集中监控调度转变,推动分散能源管理向集中一贯制的扁平化能源管理转变;二是信息系统,构建具有完整能源监控、管理、分析和优化功能的管控一体化计算机系统;三是总体环境,包括企业与能源相关的设备、生产、运行、管理等。具体建设内容与要求如下:
    1.能源管理中心计算机及网络:服务器、中央网络交换机等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配置;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历史数据库服务器、关系数据库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可配置磁盘阵列;中央交换机应采用千兆交换机。
    2.现场工业网络:独立设置现场工业网络,专网专用。推荐采用环网加上星型设计,环网交换机应配置UPS 电源,满足1h 应急供电。
    3.对时系统:安装对时系统以同步所有设备时间,装置精度和同步精度应小于20 毫秒,应支持接收卫星定位信号。
    4.软件平台:监控平台(SCADA)、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应采用通用产品;应用软件应满足二次开发要求。
    5.主控大厅:应合理设置各专业工位,显示系统应显示动力、电力、水、环保等信息,满足日常调度及事故处理的需要。机房的供电系统、消防系统、综合布线、通讯系统等均应满足生产运行及安全的相关要求。
    6.视频系统:对重要站点设备的关键部位(如煤气柜柜位,大型变压器,重要的水位、排污点等)加装视频监控设备,在管控中心进行监视。
    7.计量仪表设置:计量仪表应符合《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76)要求,并对气体计量进行必要的温度、压力、密度补正。
    8.重点能源动力站所:现场和能源管理中心应分别设置操作权限;现场工控网络和能源中心网络实现物理隔离;
    9.工艺信号采集:应通过I/O 方式或PLC/DCS 系统通讯方式,采集能源发生、使用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等指标。
    10.数据及信息安全要求: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数据及信息安全要求,包括网络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安全、软件安全、制度安全等。
    11.现场设备运行要求:现场自动化系统应满足远程监控或无人值守要求,主要动力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并满足安全保护和自动化水平要求;根据远程监控或无人值守的站所有关设备的机械、电气和控制特征,选择信息采集点,确保信息完整性;现场自动化系统或电气仪表设备应具备向能源管理中心系统传输各类信息和数据的能力,并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
    12.能源管理中心运行管理: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应上升到企业的决策层高度;建成后企业应建立符合《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的能源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配备能源管理人员,制定能源管理办法,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能源管理中心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