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3)

时间:2015-07-30 17:49来源:GEP Research 作者:全球环保研究网 点击:
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三大创新。
1、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电力市场体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探索能源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能源电力规划新体制,实现示范区可再生能源规划与电力规划的协调统一;推进可再生能源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指标实行计划单列,支持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生物天然气进入天然气管网和车用燃气领域。
深入实施电力市场体制改革。开展包括发电、用电和输配电在内的电力价格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新能源无歧视、无障碍上网制度,促进新能源上网价格通过市场竞争形成;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新增配电网投资业务,鼓励企业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资局域智能电网建设;完善示范区跨省(区、市)电力交易机制,向京津冀地区输送电力;推进发用电计划改革试点,通过确定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本地电力消费比例的年度配额指标,明确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的责任,推动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
研究建立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机制。在京津冀区域范围内,建立统一的能源协同管理体系,明确统一的能源发展目标,出台协调一致的支持鼓励政策,制订统一的考核奖惩办法,打造能源电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立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创新对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补贴机制,简化补贴程序,提高补贴效率;在核定电网通道建设投资成本基础上,完善可再生能源并网成本补偿机制;建立电网辅助服务分担共享机制,完善并网发电企业调峰、调频和备用等辅助服务的考核和补偿机制。
2、商业模式创新
打造公平合理的能源市场环境、互联网和智慧电网融合发展的技术环境,发展多元多样、众创分享的能源产销服务新模式。第三方服务模式。鼓励相关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
在特定区域建设分布式电源,自用为主,余量上网,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
合作开发模式。鼓励开发企业提供技术、资金、设备,用户
提供建设场地,双方共同开发,收益共享。鼓励租赁公司利用自身资金优势,为开发企业提供设备租赁服务。
3、技术创新
加快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攻关、成熟技术应用示范和创新服务水平提升,增强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对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技支撑。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攻关。重点围绕实用性大容量储能、高转
换率光伏发电、风电和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风光储输微网、智能电网、适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等关键技术,开展创新攻关,强化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技术支撑。
开展关键技术应用示范。探索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电力运行机制和负荷调节管理新模式,在实施好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开展智能化区域电力运行监控管理、公共检测等技术应用示范。开展能源采集和流动应用信息技术以及融合负荷实时调控匹配、电热源网、交通网及储能技术示范,建设智慧能源网。建设环境数据监测分析中心,推广环保监测技术。
提升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标准和检测制度,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技术及开发应用的标准制定中心和产品认证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可再生能源试验检测机构战略合作,建设国际化的可再生能源试验检测中心,开展工程试验、现场测试和设备检验检测等服务。
(二)着力实施四大工程。
针对可再生能源发储输用四大环节,组织实施规模化开发、大容量储能应用、智能化输电通道建设和多元化应用示范四大工程。
1、规模化开发工程
高标准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按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相结合、本地消纳和合理外送相结合、电网建设和电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在逐步提高本地消纳比例的基础上,由近及远拓展消纳范围,减少弃风限电,持续推进风电大规模开发。
因地制宜建设太阳能光伏(热)开发应用基地。充分发挥坝上地区面积广袤、太阳能资源富集优势,利用荒山、荒坡推进一批大型地面电站建设;遵循“绿色奥运、低碳奥运”的承办理念,支持大型光伏企业在怀来至崇礼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廊道,启动北京—张家口高速公路(张家口段)光伏电站及分布式储能试点建设;探索通过扩大新能源应用促进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在各类产业聚集区,以及公共建筑、商业楼宇、居民社区、农村等区域,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在城区全面实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着力推广太阳能光伏农牧业,实现“光农”、“光牧”互补;积极实施国家光伏扶贫工程,在赤城县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后在示范区内推广;快速推动尚义县集光电、生态、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太阳能示范园区建设。在坝上地区重点发展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重点推进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
专栏1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工程重点建设内容
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重点在坝上地区和坝下适宜地区建设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三期、四期工程。2020年、2030年风力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300万千瓦
和2000万千瓦。大规模光伏发电基地。在怀来至崇礼高速公路沿线两侧建设百万千瓦级光伏廊道,利用荒山、荒坡推进一批大型地面电站建设。2020年、2030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600万千瓦和2400万千瓦。
大功率光热发电项目。在坝上地区和崇礼县重点发展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推进一批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2020年、2030年大功率太阳能光热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00万千瓦和600万千瓦。
2、大容量储能应用工程
开展大容量储能试点。大力推广应用储能新技术,积极探索商业化储能方式,逐步降低储能成本,依托行业领军企业,在崇礼县、张北县开展大容量储能试点,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全覆盖做好示范。加大压缩空气储能、大容量蓄电池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技术研发力度,开展规模化储能试点。
开展一体化储能示范。在风电、光电等集中开发区,开展“风电+储能”、“光电+储能”、“分布式+微网+储能”、“大电网+储能”等发储用一体化的储能应用示范,支持发电、用电、储能企业等投资建设和运营储能装置,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应用提供支撑。
配套建设一批抽水蓄能电站。统筹考虑区域电网新能源和调峰电源发展需要以及当地站址资源条件,在综合论证基础上,在尚义县等地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参与区域电网调峰。
3、智能化输电通道建设工程
开展智能化输电技术试点。创新可再生能源电力送出方式。结合新开发风电、光电送出和就地消纳需要,依托中科院、电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到2020年谋划建设一批智能化输电示范项目,引领可再生能源并网发展方向。
建设智能电网,提高示范区自身消纳能力。扩建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增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通道规划,提高示范区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外输能力,优化京津冀三地能源结构,提升区域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比例。优化电网运行管理,加强区域电网协作,深挖系统调峰和电力通道输送潜力,提高电网消纳和输送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能力。适应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电网投资力度,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农村电网装备水平、供用电能力和质量。
专栏2 智能化输电通道建设内容
加快示范区电力外输通道建设,实现京津冀及更大范围电网的互联互通。到2018年,建成解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尚义500千伏变电站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和张北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到2019年,建成坝上500千伏输变电
工程;到2030年,建成康保主变扩建输变电工程、白土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
4、多元化应用示范工程
在供热、市政照明、居民生活、工业、农业、农村、交通、建筑等领域,大力推进用能方式改革,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打造多元化就地消纳示范样板工程。
可再生能源供热。推进崇礼县、张北县等地风电供热试点,并逐步扩大供热面积。借助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的契机,联合北京市不断拓展风电供暖范围。支持在崇礼县率先建设100万平方米跨季节集中储热与被动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供暖示范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依托大型光热发电站,实施热电联供。在城乡普及太阳能热利用,规模化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充分发挥中低温地热资源清洁无污染、持续性好、应用面广等优势,在地热资源丰富的赤城、阳原、怀来等县,积极谋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地热供暖项目,重点推进典型示范项目建设。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支持万全、宣化、涿鹿、蔚县等县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基地;支持骨干优势企业在工业园区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示范项目;支持涿鹿、万全、下花园、赤城、沽源等县(区)加快建设生物质热电工程项目;支持农村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燃煤工程;支持大型专业化能源企业建设规模化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
可再生能源产业消纳。加快沽源风电制氢及下游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开通张家口-北京带宽100吉比特每秒(Gbps)直达光路,建设张北大数据中心示范项目,形成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将示范区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清洁型产业。
可再生能源交通工程。加快构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交通网络,率先在公共交通、出租车、旅游观光等领域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完善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交通网络全覆盖。
建设分布式供能样板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的运营模式,因地制宜建设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燃气“热电冷”联产等各类分布式电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规划建设一批以智能电网、物联网和储能技术为支撑的微电网示范工程和新能源综合供能区域,提高系统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到2020年,在奥运场馆、高档酒店、标志性建筑等场所率先建成一批分布式供能样板工程。
专栏3 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内容
可再生能源供暖项目。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地热供暖示范项目建设。到2020年,市县主城区可再生能源供暖面积达1600万平方米以上,到2030年达9000万平方米以上。太阳能热利用示范项目。加快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到2020年,太阳
能热利用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到2030年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
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在张北、宣化和东山产业集聚区建设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供汽)项目;在涿鹿、万全、下花园、赤城、沽源等县(区)建设生物质热电工程项目。到2020、203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应用分别达到10万吨和30万吨,生物质热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8万千瓦和23万千瓦,生物质天然气消费量分别达到3000万立方米和1亿立方米。
可再生能源产业消纳项目建设。加快沽源风电制氢及下游产业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张北大数据中心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到2020年,风电制氢和张北大数据年用电量分别达到8760万千瓦时和22000万千瓦时。
分布式供能样板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在崇礼县、张北县、沽源县、康保县、阳原县和下花园区布局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类分布式电源,建设微电网示范工程,打造一批分布式供能样板工程。2020年分布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新增25万千瓦,2030年在此基础上再新增30万千瓦。
(三)着力打造五大功能区。
1、低碳奥运专区按照举办“低碳奥运”的理念和要求,力争2022年冬奥会
前崇礼县用能基本使用可再生能源,并逐步在示范区内推广。建设低碳奥运场馆。以崇礼县可再生能源电力作为奥运场馆
用电的主供电源,周边县区的电力作为辅助电源,实现奥林匹克中心和其他赛场用电100%采用可再生能源。建设4—6座10万平方米级以上大型太阳能集中供热站,实现奥运场馆所有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热。
推行低碳市政和交通。采用集中和分布式相结合供能模式,在崇礼县办公区、医院、学校、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用电用热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按照绿色、智能的理念,打造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体系,专区内交通运输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设施供能。
打造低碳民居。奥运村、崇礼县城、主要风景区和周边农村采暖全部采用可再生能源。奥运村和县城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方式,供暖主要采用太阳能、地热等热源,其他区域利用分布式太阳能方式供热。
2、可再生能源科技创业城
围绕提升示范区科技服务能力,在主城区规划建设科技创业城,打造可再生能源高端人才聚集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加大可再生能源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吸引国内外特别是京津地区高水平大学、国际知名院校采取合作办学的形式,到示范区设立分校和专业人才培训基地。支持建设可再生能源国际人才港和院士工作站,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建立分部或研发中心,提高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应用研发能力,为示范区乃至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在张家口经济开发区和西山、东山等产业集聚区高标准建设可再生能源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鼓励高端技术人才携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到园区创业,大力引进信息服务、金融服务、法律咨询和成果交易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标准创业服务,打造全国知名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创业服务中心。
3、可再生能源综合商务区
围绕提升示范区综合服务功能,在主城区高铁站附近规划建设集商务会展、成果展示等为一体的可再生能源综合商务区。建设配套设施完善、服务便捷的现代化国际新能源商务会展中心,打造国际性可再生能源研讨交流平台。建设大型现代化可再生能源展览馆、科普基地、主题公园、文化广场,展示宣传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理念、历程、技术、成果。
4、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区
瞄准风光电装备发展前沿领域,在张家口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并网智能控制设备、新能源汽车、高转换率光伏组件、太阳能热电聚光器等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5、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
将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农村可再生能源集中供气供暖等项目与当地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建立可再生能源保障、大气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治理、农产品质量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美丽乡村示范区。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