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环保研究网PC版PC版 全球环保研究网手机版手机版
免费服务热线:400-6556-258

全球环保研究网

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全文】(6)

时间:2017-02-16 15:25来源:www.gepresearch.com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点击:
【摘要】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规划(2013-2030年)》正式印发。具体内容如下:

  三、水土保持区划

  (一)水土保持区划成果

  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区划(试行)》,自治区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三级分区体系: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一级区主要用于确定全国水土保持工作战略部署与水土流失防治方略,反映水土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总体格局,体现水土流失的自然条件(地势—构造和水热条件)及水土流失成因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二级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保持区域总体布局和防治途径,主要反映区域特定优势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特点、植被区带分布特征等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三级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技术体系、治理模式,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主要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措施布局与配置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最大差异性。

  本次,全区共划分4个一级区,即东北黑土区(东北山地丘陵区)、北方风沙区(新甘蒙高原盆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在一级区的基础上,划分10个二级区,即大小兴安岭山地区、松辽平原风沙区、大兴安岭东南山地丘陵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区,内蒙古中部高原丘陵区、河西走廊及阿拉善高原区,燕山及辽西山地丘陵区、太行山山地丘陵区,宁蒙覆沙黄土丘陵区、晋陕蒙丘陵沟壑区。同时,划分13个三级区,即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呼伦贝尔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锡林郭勒高原保土生态维护区、阴山东南丘陵保土蓄水区、阴山北麓山地高原保土蓄水区,阿拉善高原山地防沙生态维护区,西辽河及滦河上游山地丘陵保土蓄水区、乌兰察布高原东南山地丘陵防沙水源涵养区,阴山山地丘陵蓄水保土区、鄂乌高原丘陵保土蓄水区、呼鄂丘陵沟壑拦沙保土区。水土保持区划成果见表3-1。

  (二)分区概述

  1、东北黑土区

  即东北山地丘陵区,位于自治区东北部,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4个盟(市)30个旗(县、市、区),总土地面积为38.7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0.75万km2。

  东北黑土区范围包括大兴安岭、呼伦贝尔高原及松辽平原;涉及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辽河水系;属寒温带和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242.5~566.9mm;土壤类型以黑土、黑钙土、灰色森林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为主;植被类型为森林植被和森林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72%;区内耕地总面积460.86万hm2,其中坡耕地73.56万hm2,缓坡耕地387.30万hm2;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间有风力侵蚀,北部有冻融侵蚀。

  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生态屏障、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森林采伐、大规模垦殖等历史原因导致森林后备资源不足、湿地萎缩、黑土流失严重。

  本区的根本任务是保护黑土资源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保护和建设东北森林草原生态屏障,合理保护和开发水土资源,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

  (1)大兴安岭山地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南麓,包括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牙克石市、鄂伦春自治旗4个旗(市),总面积13.15万km2。地貌以中低山为主,山体浑圆,坡缓谷宽,区域内遍布永冻层,平均海拔632m;主要河流有额尔古纳河、嫩江、根河、激流河、得尔布尔河、多布库尔河、甘河、诺敏河等;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3.5~-0.2℃、风速1.3~3.6m/s、降水量372.6mm~566.9mm、汛期降水量311.2~401.3mm。土壤类型以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沼泽土和草甸土为主;植被类型以森林植被为主,林草覆盖率为86%;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森工基地,总人口84.79万人,农业人口13.73万人,人口密度6.2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耕地面积少,耕垦指数0.04;农村产业结构以林业经济为主,农村人均纯收入11935元,人均耕地11.7亩,粮食总产量158.60万t,人均粮食1870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中度水蚀和轻度冻融侵蚀为主,主要发生在稀疏林地和稀疏草地,水土流失面积0.9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7.44%。由于多年森林采伐与抚育失调、加之矿产资源开采频繁,区内植被破坏、薄层表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直接减弱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生态、涵养水源、调蓄径流、净化水质等功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呈增加趋势。

  本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为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大兴安岭生态屏障,属于水源涵养型地区。

  本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生态维护,社会经济功能有林业生产、河湖源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强化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增强森林水源涵养、调蓄径流功能;强化预防监督工作。

  (2)松辽平原防沙农田防护区

  本区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科尔沁沙地东部,包括通辽市的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开鲁县4个旗(县、区),总土地面积2.89万km2。地貌以平原和低缓起伏沙地为主,平均海拔120~320m;主要河流有辽河、乌力吉木伦河、新开河等;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5.8~6.4℃、风速3.4~4.6m/、降水量334.3~466mm,汛期年平均降水量268.4~317mm;土壤以风沙土、草甸土、黑钙士和栗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典型草原植被,林草覆盖率为51%;是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属农牧交错区,总人口226.05万人,农业人口145.97万人,人口密度75.3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29;农村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农村人均纯收入13865元,人均耕地5.7亩,粮食总产量504.66万t,人均粮食2232.5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中度风蚀为主,主要发生在耕地、稀疏草地和沙地,水土流失面积2.44万km2,占总土地面积84.17%。该区多年来超载放牧,毁林毁草开荒,农业开发强度较大,加之上游来量减少,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土地沙漠化呈恶化趋势,已成为主要沙尘源。

  该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为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为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北方防沙带,是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安全的重要防风固沙区。

  本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防风固沙和农田防护;社会经济功能为保护粮食生产、牧业生产、土地生产力保护、绿洲防护。水土保持的重点是加强防风固沙林体系建设,增加林草植被,加强农田保护。

  (3)大兴安岭东南低山丘陵土壤保持区

  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大兴安岭山地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包括呼伦贝尔市的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兴安盟的扎赉特旗、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市、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阿尔山市;通辽市的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15个旗(县、市),总土地面积14.39万km2。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319~704m;主要河流有嫩江、甘河、诺敏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霍林河、乌力吉木伦河等。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3.04~7.9℃、风速2.5~4.4m/s、降水量309.2~505.4mm、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254.9~388.2mm。土壤以暗棕壤、栗钙土、草甸土和黑钙土为主;植被类型以落叶林、灌木林为主,林草覆盖率为63%。本区为农牧结合区,是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牧业基地,总人口429.8万人,农业人口302.5万人,人口密度29.8人/km2;土地利用以草地、林地和耕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20;农村产业结构以农牧业为主,农村人均纯收入9058元,人均耕地10.3亩,粮食总产量1065.08万t,人均粮食2478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中度水蚀为主,东南部兼有轻度风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和稀疏林草地,水土流失面积4.82万km2,占总土地面积33.48%。本区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北部呈农林镶嵌分布格局,多年来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农业开发强度较大,坡耕地比例大,多为顺坡垄耕,坡面中下部侵蚀沟发育,加之暴雨集中,水土流失呈恶化趋势,剥蚀表土、蚕食耕地,黑土流失严重。

  该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为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业产业带。

  本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土壤保持;社会经济功能为粮食生产、牧业生产、林业生产和土地生产力保护。水土保持的重点是控制坡面和沟道侵蚀,加强侵蚀沟道和坡耕地治理,保护黑土资源和农田,防治草场退化。

  (4)呼伦贝尔丘陵平原防沙生态维护区

  本区位于呼伦贝尔高原,额尔古纳河以东、大兴安岭中段西麓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的海拉尔区、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7个旗(市、区),总土地面积8.31万km2。地貌整体以高平原为主,平均海拔710m;东部边缘为大兴安岭向西延伸的低山、丘陵漫岗;西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向东延伸的丘陵和台地;中部核心区域为呼伦贝尔沙地;主要河流有海拉尔河、乌尔逊河、克鲁伦河等。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0.8~2.1℃、风速2.9~4.1m/s、降水量242.5~352.3mm,汛期降水量175.5~250mm。土壤以栗钙土、黑钙土、草甸土和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以草甸草原为主,林草覆盖率为85%。是重要牧业区,总人口58.38万人,农业人口10.33万人,人口密度6.8人/km2。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耕垦指数为0.02。农村产业结构以牧业为主,农村人均纯收入16770元,人均耕地3.9亩,粮食总产量28.26万t,人均粮食485kg。水土流失类型以轻度风蚀为主,东部低山、丘陵漫岗地带有水蚀;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稀疏草地,水土流失面积2.52万km2,占总土地面积30.28%。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湿地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滥垦滥挖、生产建设项目无序开展等因素,造成草场退化,沙丘活化,土地生产力下降,风沙危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该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为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畜牧业产业带,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本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防风固沙和生态维护;社会经济功能为牧业生产、绿洲防护、自然景观保护、土地生产力保护等。水土保持的重点是沙化草场、沙地、坡耕地治理,保护草地植被;强化生产建设项目管理。

推荐文章
广告条C2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搜索 搜索 咨询 咨询 注册 注册 定制 定制 顶部 顶部